instagram facebook

「丹波燒」在兵庫縣丹波篠山市傳承了約850年,其發源據說是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,被列為日本六大古窯之一。
丹波燒已發展成為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,如裝水的陶罐、酒壺和食器等等。最初的主要產品為壺、罐與研磨缽,到了江戶時代前期茶罐、水罐及茶碗等茶具類名作相繼問世,後期在篠山藩的保護和栽培下「直作」、「一房」、「花遊」以及「一此」等陶藝名師也競相嶄露頭角,丹波燒的名聲於是變得廣為人知。

爾後歷經時代的變遷,現今的丹波燒主要是以食器和花器等民藝品為中心生產製造。

位於窯爐深處的登窯,自1990年左右搬遷到這裡以來仍使用至今。

以粉引技法為基礎確立的器皿製造

傳承了丹波燒的其中一間窯場即是「丹水窯」。目前是由第7代的田中聰先生與上一代的父親一同從事職人的工作。
他的童年是在現場觀看祖父及父親製陶的過程中度過的,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專門學校學習美術,後來又在京都一所職業訓練學校進一步學習關於釉料的知識,並在24歲左右繼承了家業。

「從那時候開始每天就是一再地嘗試錯誤。我必須去想我的優勢是什麼?怎樣才能展現出個性?我沒有什麼跟隨的老師,於是就從自己的目標應該要是什麼開始去思考,然後一邊煩惱一邊不停地製作陶器。」

儘管從事製陶的工作,然而身為一名職人,無論是製作藝術性高的藝術品還是日用器皿,所追求的方向性仍會隨著要製作的器物種類而有所不同。田中先生在學生時代就決定「要製作日常使用的器皿」,卻遲遲無法找到自己的風格;而在這之中影響了他的,是一位在九州的陶器工坊製陶的熊谷先生。

田中先生與那名作家的相遇,是在他去參加一場舉行於東京的陶器活動時。熊谷先生使用「粉引」技術製作出的器皿吸引了他的注意,出於好奇的他上前詢問後,熊谷先生便教了他製作的手法,之後他也在製陶的過程當中實際運用上了這些學來的知識。

「在我模模糊糊地思考著『想做出好東西』的時候,我遇到了那位作家,也因此開始能設定出明確的目標。一旦想像得到自己該展現什麼樣的優勢提供陶器給客戶時,我就會對於必須要使用哪些材料及技法有越來越明確的構想。」

迥異於以往丹波燒的簡約柔和質地

受到那位作家的影響,田中先生目前都是使用粉引技法來製陶。粉引指的是在陶土表面塗抹一種叫做白化粧的白泥之後,再施以釉料燒製而成的一款器皿,溫暖柔和的白色調為其特徵。

塗上白化粧之後,就會呈現出不同於素坯的印象。

在以松木為燃料的窯中使用內含鐵分的陶土燒製而成的丹波燒,器皿的表面普遍會呈現棕色或紅棕色。丹波燒在過去製造出的多是暗色調的器物,田中先生卻透過粉引技法,創造出了色調和質地的印象均迥異於過往丹波燒的器皿。

「雖然也是因為我愛好簡約的東西,但我非常喜歡這種柔和感。粉引並不是很難的技術,是幾乎所有製陶的職人都至少會實作一次的技法之一,而我刻意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精髓,好讓原創性得以發揮。」

此外除了白色,田中先生還會使用其他顏色的釉料來製作各種色調的器皿,例如復古的黃色或棕色等等,統一的地方則是上釉的方式。他會藉由薄薄地分層上釉,使表面看起來略帶顆粒感,以試圖在相同顏色中表現出深淺及色調上的變化。

儘管看來稍顯粗糙,但實際拿起田中先生製作的器皿時,手感卻是光滑舒適的。除了外觀之外,使用起來的感覺也是田中先生十分重視的要點之一。

「為了讓用起來的感受能更加舒適,我也有盡量把器皿做得更為輕巧。比如杯子,做得又薄又輕的話,就能使口感更滑順;即使是體積越大就會變得越厚重的盤子,只要盡可能做得輕薄,也就能提升手感和使用時的舒適感。」

讓一件器皿能一直被使用下去

田中先生也表示,為了讓購買自家產品的人可以長久使用下去,「下功夫去研究能如何保持器皿的強度與美麗的質地是十分重要的」。粉引雖然可以呈現出柔和的色調,卻有著纖細易碎的特點,因此須補強它脆弱的地方,好讓器皿能夠被長期使用。

此外陶器具有吸水性,在使用過程當中會無可避免地受到水和油的影響,導致顏色發生變化。而這一點在白色器皿上尤其明顯,很難常保購買當時的色調。

田中先生藉由反覆地嘗試錯誤,努力去改善了會影響到陶器使用性的易壞易髒問題。

「畢竟器物就是要去用它才有價值。只要有人購買,我們就會希望買下它的人能盡情地使用。為了讓器皿能常保購買當時的狀態,我在製造過程中花了一些心思,使器皿更加耐用且不容易髒。雖然這麼做會相對麻煩,但我認為讓客戶能長久且更舒適地使用器皿比較重要。當然我也認為培養器物、享受它在質地上的變化是一種樂趣,不過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使用、還能一直保持著剛購買時風貌的器物也是很不錯的啊。」

 

「SOBACHOKO」是由田中先生和TRUNK DESIGN共同製作出來的系列,是一款既可當作蕎麥豬口(蕎麥麵用的沾醬杯)來使用,也能拿來喝咖啡與茶的杯類容器。

田中先生及TRUNK DESIGN代表的堀内康廣是在2018年認識的。堀内在彼此都有參展的活動上看到了田中先生的作品,於是上前攀談。

SOBACHOKO原本是根據TRUNK DESIGN的設計、使用王地山陶器所的瓷器「王地山燒」來製作的,但後來堀内也想製作陶器的版本,於是委託了田中先生製作SOBACHOKO。

「本來我自己也曾製作過蕎麥豬口杯,但這款設計在大小和形狀上都與我先前做的有所不同,所以在製作的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。要是在同一系列中有不同製作者製造的產品,就能感受到各自的差異性,這也是很有趣的事呢。」

由於形狀很容易堆疊,可以收納在狹小的空間裡。

我們追求的就是那種 好到會讓人不經意拿到手裡的器皿

田中先生從事製陶已經有25年了,然而直到最近10年,他才找到這種利用粉引技法來展現自我個性的風格。在明確界定好自己心中所認為的「好東西」之後,他對於今後的製作充滿熱情,希望有更多人都能接觸到自家的產品。

「我還是希望去製作自己覺得是好的的東西,但我認為不能讓它成為一種自我滿足,因此我會去觀察那些拿起我們的產品看的人們反應如何,同時進一步推廣,好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作品。我希望在保持現有器皿氛圍的基礎上,也能創造出更具有發展性的東西。」

田中先生在製作器皿時的一個重要基準就是「自己是否會想去使用它」。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拿在手裡,且每天都會使用,他的目標就是要製作出這樣的陶器。

「我們都有過無意間每天使用著相同器物的經驗對吧。會覺得『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好用呢,還是怎麼來著』之類。我想製作的就是這種即使你經常使用也不會感到厭倦的器皿。要是有一件像這樣簡單又好用的東西,也就可以再搭配手中擁有的其他例如華麗風格的各種器皿來使用了。我希望可以創造出既能作為一種基調,也能夠跨越世代為人們所用的器物。」

藉由反覆地試錯,田中先生致力於創造出一種讓人們自然地就會去拿在手中的器皿。「正因為它是白色的,所以我認為把它當作畫布來看也是很有趣的。」將來他希望在已經找到的自我風格基礎上,創作出更能夠適用於各種場合及料理、且又簡單實用的器物。田中先生今後也將繼續在他的陶器工坊裡從事陶器的製造。

 

製作指導・撮影:TRUNK DESIGN Inc.
編輯:柳瀨武彦
撰文:宮本拓海